尗的说文解字解释
尗
shú尗部 部 6画 U+5C17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式六反頁碼第607頁,第6行,第1字述
豆也。象尗豆生形。凡尗之屬,皆從尗。
鍇注臣鍇曰:「尗也,故《春秋榖梁傳》曰:『齊桓公伐山戎,出其山蔥。』戎,菽是也。豆性引蔓,故從丨;有歧枝,非從上下之上也,故曰象尗生形。小象根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式竹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42頁,第4字許惟賢第588頁,第5字
豆也。
段注尗豆古今語。亦古今字。此以漢時語釋古語也。《戰國策》。韓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史記》豆作菽。
尗象豆生之形也。
段注尗象各本作象尗。誤。今正。重言尗者,著其形也。豆之生也。所種之豆必爲兩瓣。而戴於莖之頂。故以一象地。下象其根。上象其戴生之形。式竹切。三部。今字作菽。
凡尗之屬皆从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尗【秀】。豆也。豆乃籩豆。漢人呼尗為豆,乃雙聲之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尗部

楷書
附检字
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