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的说文解字解释
坦
tǎn土部 部 8画 U+5766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他但反頁碼第1067頁,第4行,第1字述
安也。從土旦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他但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748頁,第1字許惟賢第1194頁,第5字
安也。
段注《論語》曰:君子坦蕩蕩。按魯讀爲坦湯湯。此如《陳風》子之湯兮傳曰:湯,蕩也。謂湯爲蕩之叚借字也。司馬相如賦叚壇爲坦。
从土。旦聲。
段注他但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坦,安定。字形采用“土”作边旁,“旦”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戰國簡帛文字至隸書,皆從土、旦聲。從土,在字中表示與土地相關之義;從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包2.132(楚)

說文‧土部

晉辟雍碑陰(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安也。从土旦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