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嘆的说文解字解释

嘆的说文解字解释

tàn

口部 部 14画 U+5606

tàn

口部

14画

U+5606

他案切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頁碼44頁,第15

嘆吞歎也。从口,歎省聲。一曰太息也。

附注段玉裁注:「嘆、歎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兩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徐灝注箋:「《說文》嘆从歎省聲,歎从𪅀省聲,乃後人不知古音而展轉增竄。據𪅀从堇聲,則嘆、歎亦皆堇聲無疑矣。」

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但旦反頁碼133頁,第4行,第2

嘆吞歎也。從口,歎省聲。一曰太息。

鍇注臣鍇曰:「欲言不能吞恨而太息也。」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40頁,第3許惟賢106頁,第12

嘆吞歎也。

段注《九經字㨾》作吞聲也。非。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㒳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吞其歎而不能發。詳《欠部》。

从口。歎省聲。

段注他案切。十四部。

一曰大息也。

段注此別一義。與喟義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吞歎,不敢大聲歎。

吞歎也。段注謂是哀歎,吞其歎而不能發。

白话解释

叹,吞气吟叹。字形采用“口”作边旁,用省略了“欠”的“歎”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叹”是长长地呼气。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口、堇聲。從口,指發聲的部位;堇聲,表示音讀。嘆字在於抒發內心的煩悶與憂傷,而歎字則因心中喜悅而吟哦、讚美,嘆近於哀,歎近於喜,二者用法不同,只有作「嘆息」時可以通用,如「悲歎(也寫作「悲嘆」)」,「嗟歎(也寫作「嗟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吞歎也。从口,歎省聲。一曰太息也。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