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田至反頁碼第1063頁,第1行,第1字述
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
鍇注臣鍇曰:「通論詳矣。」
反切………頁碼第1063頁,第1行,第2字述
籒文地。從𨸏、土,彖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四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25頁,第2字許惟賢第1185頁,第2字
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
段注元者,始也。《陰陽大論》曰:黃帝問於岐伯曰:地之爲下否乎。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大虛之中者也。黃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按地之重濁而包舉乎輕淸之氣中。是以不墜。
萬物所敶列也。
段注敶各本作陳。今正。《攴部》曰:敶者,列也。凡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者。如萬蟲,終古叚借爲千萬。雖唐人必用万字。不可從也。若本有其字。如叚陳國爲敶列。在他書可。而許書不可。地與敶以雙聲爲訓。
从土。
段注地以土生物。故从土。
也聲。
段注坤道成女。玄牝之門。爲天地根。故其字从也。或云从土乙力。其可笑有如此者。徒四切。古音在十七部。《漢書》或叚爲第但也之第。
地
籒文地。从𨸏土。𧰲聲。
段注從小徐本。惟𧰲字小徐作彖。非其聲也。今正,作𧰲。从𨸏,言其高者也。从土,言其平者也。𧰲見《彑部》。𢞶皆以爲聲。在古音十六部。地字古音本閒於十六十七《㒳部》也。若大徐作从䧘。《𨸏部》䧘音徒玩切。其繆愈難糾矣。漢人多用字者。傳寫皆誤少一畫。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文墬。地在歌,彖在元部,對轉;土、彖又雙聲。段改从彖聲,非。
白话解释
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也”
字形解说
戰國文字二例,從土、它聲,篆文易為從土、也聲。它、也和土古聲近(土、也都屬舌聲定紐。它屬透紐,和土旁紐雙聲),坨、地是應土字後世音變而產生的形聲字。隸書、楷書之形承自篆文以定體。地字所從的也聲只是用來標注土字的音讀,並不示義,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籀文,從?、土,彖聲,也屬聲不兼義的形聲字。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妾子𧊒壺(金)戰國晚期

包2.149(楚)

郭.語4.22(楚)

包2.202(楚)

郭.忠.5(楚)

說文籀文

說文‧土部

睡.封65(隸)秦

老子甲27(隸)西漢

相馬經20下(隸)西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熹.易.乾文言(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𠛱也。从土也聲。(𡓬)籀文地从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