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的说文解字解释
亘
gèn二部 部 6画 U+4E98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須緣切頁碼第452頁,第5字續丁孫
𠄢
異體𠄢、𠀥、亘
求𠄢也。从二从囘。囘,古文回,象𠄢回形。上下,所求物也。
鉉注徐鍇曰:「回,風回轉,所以宣陰陽也。」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亘者,㳬之初文也。《水部》云:『㳬,囘泉也。从水,旋省聲。』今字皆作漩。亘从囘,為古文囘,字象囘水,是形義與㳬為囘泉者合也。二字之音皆在寒部心母,又相近也。其从二,許君說為所求物者,余謂猶𣶒之左右象岸者也。特彼位於左右,此位於上下不同耳。𣶒訓囘水,亘為囘泉,𣶒以兩岸夾水,亘以兩岸夾囘水,二字不惟義近,其形亦相似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詁林》按語:『亘回實本一字,後始分化。』其說可從。《說文》回字古文與甲骨文(甲903)幾乎相同。甲骨文其後方塊化,上再加短橫飾筆,而為『亘』形所承。戰國以後寫成內外兩重形,而為『回』形所承。」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須緣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722頁,第3字許惟賢第1184頁,第3字
求回也。
段注回各本作𠄢。今正。以回釋𠄢。以雙聲爲訓也。回者,轉也。𠄢字《經典》不見。《易・屯》卦磐桓。磐亦作盤。亦作槃。義當作般。桓義當作𠄢。般者,辟也。𠄢者,回也。《馬融》云:槃桓,旋也。是二字皆叚借也。凡舟之旋曰般。旌旗之指𪎮曰旋。車之運曰轉。𤬌柄曰斡。皆其意也。
从二。从囘。
段注會意。須緣切。按古音讀如桓。十四部。
囘,古文回。
段注見《囗部》。
象𠄢回之形。
段注囘回雙聲。猶回轉也。
上下所求物也。
段注上下謂𠄠。所求在上,則轉而上。所求在下,則轉而下。此說从囘,从二之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宣訓曲,宣从𠄢聲,即係亘之借。
盤桓=盤亘。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903(甲)

甲3339(甲)

乙6310反(甲)

林2.9.2(甲)

亘弓方簋(金)西周早期

曾侯乙鐘(金)戰國早期

說文‧二部

春秋事語42(隸)西漢

趙君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求亘也。从二从囘。囘,古文回,象亘回形。上下,所求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