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之的说文解字解释

之的说文解字解释

zhī

之部 部 3画 U+4E4B

zhī

之部

3画

U+4E4B

止而切

𡳿,㞢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止而切頁碼197頁,第4

𡳿

異體㞢、之

𡳿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𡳿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按:卜辭从止,从一,人所之也。《爾雅・釋詁》:『之,往也。』當為『之』之初誼。」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真而反頁碼505頁,第2行,第1

𡳿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屬,皆從之。

鍇注臣鍇曰:「按《春秋傳》:『將之晉』、『將之齊』。是之谓出也。之者,枝也。象艸木之枝,東西㫄出,而常連於根本也。孔子在齊曰:『歸歟?孔曰奈何去墳墓也。』象形。」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止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088頁,第2許惟賢481頁,第4

𡳿出也。

段注引伸之義爲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爲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爲是。之有訓爲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鬛是也。

象艸過屮。

段注過於屮也。

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

段注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巳者然。

一者地也。凡𡳿之屬皆从𡳿

段注止而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出也。引申為人出所之。

白话解释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 “之”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上體從「止」,止義為足掌,在此表示向外邁出的腳。下體一橫筆,表示出發的地點。金文三例承之甲文,前二例從止之形猶見,第三例止形已變異難認。戰國文字承金文第三例。篆文上體止形,左右兩邊對稱。隸書三例,前二例承之篆文而上體略有變異;第三例上體止形變作二小點,一撇筆,已失其原形。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