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的说文解字解释
久
jiǔ久部 部 3画 U+4E45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舉友切頁碼第177頁,第1字續丁孫
久
異體乆
以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凡久之屬皆从久。
附注段玉裁改為「從後灸之也」。並注云:「也字今補。久灸疊韻,《火部》曰:『灸,灼也。』『灼,灸也。』灸有迫箸之義,故以灸訓久。」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古人治病,燃艾灼體謂之灸,久即灸之初字也。字形从臥人,人病則臥牀也。末畫象以物灼體之形。許不知字形从人,而以為象兩脛,誤矣。」按:久、灸,古今字,假借為長久義,另加火作灸,以表原義。
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幾柳反頁碼第437頁,第6行,第1字述
從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凡久之屬,皆從久。
鍇注臣鍇曰:「今言灸以艾注之也。《周禮》廬人試廬,炙諸牆以視其橈之均。廬茅,戟柄也。謂柱於兩牆,輓而内之,本末勝負可知。言初本貫末勁也。灸、㝌、疚從此。」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舉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46頁,第3字許惟賢第417頁,第7字
從後灸之也。
段注也字今補。久灸㬪韵。《火部》曰:灸,灼也。灼,灸也。灸有迫箸之義。故以灸訓久。《士喪禮》。鬲幎,用疏布久之。鄭曰:久讀爲灸。謂以葢塞鬲口也。《旣夕》。苞筲𦉥甒皆木桁久之。鄭曰:久讀爲灸。謂以葢案塞其口。此經二久字,本不必改讀。葢久本義訓從後歫之。引伸之則凡歫塞皆曰久。鄭以久多訓長久。故易爲灸以釋其義。《考工記》。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鄭曰:灸猶柱也。以柱㒳牆之閒。許所偁作久,與《禮經》用字正同。許葢因經義以推造字之意。因造字之意以推經義。無不合也。相歫則其𠊱必遟。故又引伸爲遟久。遟久之義行而本義廢矣。
象人㒳脛後有歫也。
段注歫各本作距。今正。歫,止也。距,雞距也。舉友切。古音在一部。
《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凡久之屬皆从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柱也,「久諸牆」。久古音如己,皆象人跪也。
從後灸之也,灸即久,久即柱也。「灸諸牆以眡其橈」是也。[一][一]《周禮•考工記•廬人》:「我諸牆以觀其橈」。鄭玄注:「灸,猶柱也,以柱兩牆之間」。
白话解释
久,从背后作针灸。字形像两腿后面保持距离。《周礼》上说:“将木柄顶在两墙之间用微火烤之,并观察它的弯曲程序。”所有与久 相关的字,都采用“久”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像人脛加艾苣灸灼之形,是「灸」字的初文。篆文承之而作
,艾苣呈直筆,隸書、楷書沿之而定體。「久」假借為長久之義,乃增益「火」作灸,乃久之後起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久部

睡虎地簡25.40(隸)秦

孫臏46(隸)西漢

久不相見鏡(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武榮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以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凡久之屬皆从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