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方久切頁碼第394頁,第1字續丁孫
𠀚
異體不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注王國維《觀堂集林》:「不者,柎也。」高鴻縉《中國字例》:「羅振玉曰:『象花不形,花不為不之本義。』……不,原意為鄂足,象形字,名詞。後借用為否定副詞,日久而為借意所專,乃另造柎字以還其原。」按:不,孳乳為丕,金文用為丕顯字。《說文》解形誤,所訓為假借義。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甫鳩切、甫九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35頁,第1字許惟賢第1015頁,第5字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
段注凡云不然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讀如德韵之北。音轉入尤,有韵讀甫鳩,甫九切。與弗字音義皆殊。音之殊,則弗在十五部也。義之殊。則不輕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之類可見。《公羊傳》曰:弗者,不之深也。俗韵書謂不同弗。非是。又詩鄂不𩏬𩏬箋云:不當作柎。柎,鄂足也。古聲不柎同。
从一。一猶天也。
段注他處云一地也。此以在上。知爲天。
象形。
段注謂不也。象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音見上。
凡不之屬皆从不。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本鳥飛上翔不下來,後以相違借作不,非是。不,古讀否,《詩》不、柎為韻。
古讀丕,故不之正字即丕字。『《詩》鄂不韡,鄂柎,不與柎雙聲轉。』(?)○費解。
「不下來」引申為不來,又引申為不。或云不之本義當作否。
白话解释
不,是飞翔,表示鸟在高空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 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字形解说
芣之初文。甲骨文二例,首例作,像花蕊盛開之形。其形上呈三角形者為花蒂,下則為花瓣。甲骨文第二例,省去花蒂。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首例。戰國文字二例,承自金文二例,而略有變易。篆文承自戰國文字首例而整齊化。隸書二例承自戰國文字而略有變易。楷書承自隸書第二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9094(甲)

鐵7.1(甲)

甲2363(甲)

後1.9.10(甲)

燕535(甲)

後1.32.10(甲)

天亡簋(金)西周早期

洹子孟姜壺(金)春秋晚期

王子午鼎(金)春秋晚期

者尸鎛(金)戰國早期

兆域圖銅版(金)戰國晚期

包2.82(楚)

包2.156(楚)

說文‧不部

睡虎地簡23.1(隸)秦

老子乙前2上(隸)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5(隸)西漢

嵩山太室闕銘(隸)東漢

熹.易.姤(隸)東漢

西陲簡48.4(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