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的说文解字解释
陽
yáng阜部 部 11画 U+967D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猶良反頁碼第1118頁,第6行,第1字述
高明也。從𨸏昜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與章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922頁,第3字許惟賢第1270頁,第7字
高朙也。
段注闇之反也。
从𨸏。
段注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𨸏。《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
昜聲。
段注與章切。十部。
白话解释
陽,高而亮。字形采用“左耳旁”(阜),“昜”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合集》948殘片有一陽字,但文例僅見「衛
陽
」,似用為地名。金文承甲文字形,字用作地名、人名,亦見陰、陽並稱,或某地某水之陽的用法。由〈農卣〉的「對陽王休」一句,見字亦借為揚。戰國秦簡亦多見陽字,亦有通用作揚。篆文字形承秦簡,從阜、昜聲。《說文》:「陽,高明也。」段注:「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阜。《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