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的说文解字解释
致
zhì夊部 部 10画 U+81F4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利切頁碼第173頁,第19字續丁孫
致
異體𦤶、𦤺
送詣也。从夊从至。
附注王筠句讀:「至亦聲。」王玉樹拈字:「今俗作𦤶。」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致,今經典从攵作𦤶。」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人至,至亦聲;人形下或加『止』形。秦文字人形或與止形分離。」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精致不當作緻。
工致猶今言到家,言其善。
引申為精致,俗作緻,非。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人、至聲。從人,與人的行為有關;至聲,聲兼義,表示到達。從人、至聲,表示送達之意。字或於人字下加「止」,止為人的腳掌。戰國文字「人止」分離,止字形變為夂,夂字本義為從後面趕上來,此指到達的行動。篆文從夊、至聲,從夊本義是行動遲緩,此指行動而言。隸書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而改從夊為從夂。俗寫從攴作「致」。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曶鼎(金)西周中期

伯至人簋(金)西周中期

伯到壺(金)西周晚期

說文‧夊部

睡虎地簡10.11(隸)秦

老子甲15(隸)西漢

天文雜占3.6(隸)西漢

尹宙碑(隸)東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熹.易.說卦(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送詣也。从夊从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