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的说文解字解释
聽
tīng耳部 部 22画 U+807D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他寧反頁碼第959頁,第6行,第3字述
聆也。從悳,從耳,從𡈼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他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365頁,第3字許惟賢第1028頁,第3字
聆也。
段注凡目所及者云視。如視朝,視事是也。凡目不能徧而耳所及者云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
从耳𢛳。
段注會意。耳𢛳者,耳有所得也。
𡈼聲。
段注他定切。十一部。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聽」與「聖」同源,都以從人耳從口會意。其後以從耳口為聽字。金文字形或作從耳口,或加「生」為聲符。戰國文字形變為從耳?、?聲。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5161(甲)

甲3536(甲)

乙3396(甲)

天子𦔻觚(金)西周早期

洹子孟姜壺(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說文‧耳部

泰山刻石(篆)秦

老子甲後363(隸)西漢

老子乙前11上(隸)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熹.易.說卦(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聆也。从耳、㥁,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