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的说文解字解释
職
zhí耳部 部 18画 U+8077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弋切頁碼第399頁,第8字續丁孫
職
記微也。从耳戠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五官耳與心最貫,聲入心通,故聞讀者能記。从耳,與聖同意。或曰:此字从識省,恥省聲,以為官職字,猶今言知府、知縣也。」桂馥義證:「經典通用从言之識,以此職為官職,又以幟代識,行之既久,遂為借義所奪,今人不知識為幟之正文,職為識之本字矣。」容庚《金文編》:「職,从首,猶聝之或从首作馘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365頁,第5字許惟賢第1028頁,第5字
記𢼸也。
段注𢼸舊作微。今正。記猶識也。纖微必識是曰職。《周禮》太宰之職,《大司徒》之職皆謂其所司。凡言司者,謂其善伺也。凡言職者,謂其善聽也。《釋詁》曰:職,主也。《毛傳》同。見《詩・悉蟀》、《十月之交》。《周禮・職方》,亦作識方。
从耳。戠聲。
段注之弋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記𢼸也。默識當作職,俗作誌。凡作事當職(記也),故引申為職事。
記𢼸也。默識=默職,俗作誌。凡作事當職(記也),故引申為職事、官職。
「默而識之」字,當作職,今之誌字,俗字也。凡作事當職(記也),故引申為職事。
白话解释
职,记号,标识(注:“微”疑是“徽”的误写)。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戠”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耳、戠聲。從耳,指聽覺靈敏而善聽,對於細微的事,都能牢記於心,所以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五官耳與心最貫,聲入心通,故聞讀者能記。从耳,與聖同意。」戠聲,聲兼義,指將細微的事標誌起來。職字表示將聽聞的事情,一一標誌起來,而牢記於心,後人以「識」字取代此意,所以清‧桂馥《說文義證》說:「經典通用从言之識,以此職為官職,又以幟代識,行之既久,遂為借義所奪,今人不知識為幟之正文,職為識之本字矣。」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皆承金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曾姬無卹壺(金)戰國早期

燕王職劍(金)戰國晚期

帛乙3.13(楚)

說文‧耳部

睡虎地簡25.45(隸)秦

春秋事語67(隸)西漢

老子甲後363(隸)西漢

老子乙前36上(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衡方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記微也。从耳戠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