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亭的说文解字解释

亭的说文解字解释

高部 部 9画 U+4EAD

tíng

高部

9画

U+4EAD

特丁切

𠅘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特丁切頁碼169頁,第3

異體𠅘

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从高省,丁聲。

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田丁反頁碼421頁,第4行,第3

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百官表》曰:「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鄉,天子亭凡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也。」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特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908頁,第1許惟賢402頁,第4

亭民所安定也。

段注亭定㬪韵。《周禮》。三十里有宿。鄭云: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矣。《百官公卿表》曰:縣道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後《漢志》曰:亭有長以禁盜賊。《風俗通》曰:亭,畱也。葢行旅宿會之所館。《釋名》曰:亭,停也。人所停集。按云民所安定者,謂居民於是備盜賊,行旅於是止宿也。亭定㬪韵。亭之引伸爲亭止。俗乃製停渟字。依《釋名》則漢時巳有停字。而許不收。徐氏鉉云:低債價停僦伺六字皆後人所加。是也。

亭有樓。

段注故从高。

从高省。丁聲。

段注特丁切。十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老子》:「亭之毒之」。人所安定,停,《說文》無,即亭。定,當即亭字。

民所安定也。引申為亭止,俗作停(或可用定字。)《老子》:「亭之毒之」,亭之,定之也。

白话解释

亭,路边可以让百姓行人安定歇息的建筑。亭上有楼,因此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高”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作,上體從高省,下體從丁聲。戰國文字承之,從,乃高的初文。借為方國之名,乃加囗作高(《文字析義》,P.422)。篆文承之,上體梯形變作圈形。隸書承之,上體圈形變作方塊形。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民所安定也。亭有樓,从高省,丁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