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的说文解字解释
繼
jì糸部 部 20画 U+7E7C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詣切頁碼第432頁,第24字續丁孫
繼
異體𦇓
續也。从糸、㡭。一曰反𢇍爲繼。
附注按:㡭,古繼字,後加意符糸作繼,「反𢇍為繼」當作「反𢇍為㡭」。
附注《說文新證》:「拍敦从二𢆶(絲)相續,『一』為指事符號。」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詣切頁碼第1027頁,第5行,第2字述
續也。從糸、㡭。一曰反𢇍爲繼。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80頁,第2字許惟賢第1123頁,第2字
𦇓
續也。
段注虞翻注易曰:繼,統也。
从糸𢇍。
段注各本篆文作繼。解作从糸㡭。則不可通。今正。此會意字。从糸𢇍者,謂以糸聯其絕也。自傳寫譌亂。倂篆體改之。因又刪㡭篆矣。古詣切。十五部。
𦇓或作㡭。反𢇍爲㡭。
段注大徐無篆文。但有一曰反𢇍爲㡭六字。不可了。小徐本云:或作㡭。反𢇍爲㡭。今依以補一篆文。乃使文從字順矣。反之而成字者,如反巳爲㠯,反人爲匕,反正爲乏是也。小徐本見《韵會》。莊,列皆云得水爲㡭。此篆見古書者惟此。而莊譌作𢇍。
白话解释
继,续丝。字形采用“糸、”会义。一种说法认为,将“断”
反写就是“继”(繼)。
字形解说
甲骨文像兩股相聯的絲線截斷又接起來的樣子。金文像兩股絲線分別把斷的地方再接起來。戰國文字像織布機上連接絲縷的樣子。篆文從糸、㡭(ㄐㄧˋ jì)。從「糸」,指絲縷;「㡭」表示連接斷絲。隸書、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4568(甲)

拍敦(金)春秋

說文‧糸部

老子乙前84下(隸)西漢

孫臏15(隸)西漢

老子甲後192(隸)西漢

西狹頌(隸)東漢

鮮于璜碑(隸)東漢

石門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續也。从糸、㡭。一曰反𢇍爲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