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的说文解字解释
繡
xiù糸部 部 19画 U+7E61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息救切頁碼第1030頁,第7行,第2字述
五采僃也。從糸肅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救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594頁,第1字許惟賢第1129頁,第3字
五采備也。
段注《考工記》。畫繪之事襍五采。五采備謂之繡。鄭氏古文《尙書》曰:子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繡。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希讀爲黹。或作絺,字之誤也。按今人以鍼縷所紩者謂之繡。與畫爲二事。如《考工記》則繡亦系之畫繪。同爲設色之工也。畫繪與文字又爲一事。故許以觀古人之象說遵修舊文也。
从糸。肅聲。
段注息救切。三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糸」右「肅」。篆文從糸、肅聲。從「糸」,表示絲縷;「肅」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包2.262(楚)

說文‧糸部

睡.秦110(隸)秦

老子甲後432(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252(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校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五采備也。从糸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