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紡的说文解字解释

紡的说文解字解释

糸部 部 10画 U+7D21

fǎng

糸部

10画

U+7D21

妃㒳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妃兩切頁碼432頁,第21

紡網絲也。从糸方聲。

附注段玉裁改為「紡,紡絲也」。注:「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為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妃兩切頁碼1027頁,第4行,第2

紡網絲也。從糸方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妃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579頁,第3許惟賢1122頁,第6

紡紡絲也。

段注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其例如此。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葢緝布縷爲繩,亦用紡名也。《晉語》。執而紡於廷之槐。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曰: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縳見下文。白鮮支也。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

从糸。方聲。

段注妃㒳切。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網絲」以絲縷縱橫相系。《晉語》「執而紡于庭之[槐]」,[紡]與縛陽唐與魚模對轉。曹操曰:「方馬埋輪」,方即縛,乃紡之借[一]。又别義為网絲。

引申為以絲縛之,即「執而妨于庭之槐」之紡。[一]《孫子•九地》:「方馬埋輪」,曹操注:「方,縛馬也。」

白话解释

纺,将麻绺扯成丝线。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從「糸」,右從「方」。篆文從糸、方聲。從「糸」,指絲縷;「方」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