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说文解字解释
紙
zhǐ糸部 部 10画 U+7D19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諸氏切頁碼第1038頁,第5行,第3字述
絮一苫也。從糸氏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諸氏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635頁,第4字許惟賢第1146頁,第12字
絮一𥮒也。
段注𥮒各本譌笘。今正。𥮒下曰:潎絮簀也。潎下曰:於水中擊絮也。《後漢書》曰:蔡倫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网以爲紙。元興元年奏上之。自是莫不從用焉。天下咸稱蔡侯紙。按造紙昉於漂絮。其初絲絮爲之。以𥮒荐而成之。今用竹質木皮爲紙。亦有緻密竹簾荐之是也。《通俗文》曰:方絮曰紙。《釋名》曰:紙,砥也。平滑如砥。
从糸。氏聲。
段注諸氏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纸,漂洗丝帛时沉落在池底竹筛上的一层杂丝。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氏”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糸」右「氏」。篆文從糸、氏聲。從「糸」,指以絲及其他植物纖維為材料;「氏」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