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的说文解字解释
穀
gǔ禾部 部 15画 U+7A40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古祿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03頁,第4字許惟賢第570頁,第8字
𥡛

段注此篆體依《五經文字・木部》正。
續也。
段注穀與粟同義。引伸爲善也。《釋詁》、《毛傳》皆曰:穀,善也。又《大雅》傳曰:穀,祿也。
百穀之總名也。
段注《周禮》太宰言九穀。鄭云:黍,稷,稻,粱,麻,大小豆,小麥,苽也。膳夫。食用六穀。先鄭云:稌,黍,稷,粱,麥,苽也。疾醫言五穀。鄭曰:麻,黍,稷,麥,豆也。詩,書言百穀。種類繁多。約舉兼晐之詞也。惟禾黍爲嘉穀。李善引辥君《韓詩章句》曰:穀類非一。故言百也。
从禾。𣪊聲。
段注𣪊者,今之殼字。穀必有稃甲。此以形聲包會意也。古祿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祿也,故引申為善。不穀,不祿,死也,非是解,實合聲為僕。
祿也。三年祿、今封祿,皆即穀字。文言曰祿,質言曰穀,引申為善。自稱不穀非云不善,又非云不祿;不祿,死也,斷非自稱,不穀乃樸之反切,與孤、寡等字皆賤稱。
又祿也,善也。自稱曰不穀者,非不祿,不善也(不祿,死者之稱,斷無自稱者)。蓋不穀即卜之合音,卜與僕同。《爾雅》「卜,予也」。
百穀之總名也。又祿也,善也。自稱不祿(死也)、不善,斷無此理。故余以為不穀即卜,卜蓋即僕也。《爾雅》:「卜,予也」。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的形構皆係從禾、㱿聲。從禾,表示與稻禾相關;㱿聲,表示音讀,也表示穀類植物所結穗實上的穀粒有殼甲的意思。隸變作,楷書作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谷」(當作姓氏使用時,仍寫作穀)。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辛鼎(金)西周中期

包2.274(楚)

說文‧禾部

睡.日甲80背(隸)秦

老子乙前87上(隸)西漢

孫子192(隸)西漢

淮源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續也。百穀之緫名。从禾𣪊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