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的说文解字解释
古
gǔ古部 部 5画 U+53E4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公戶切頁碼第67頁,第15字續丁孫
古
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鉉注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𠖠
古文古。
附注《說文新證》:「古,本義為堅固,『故也』為假借義。甲骨文从『毌』(象盾形),『口』形是指事符號,『毌』可能有兼聲的作用。『毌』是古人以為最堅固的物品之一,於是在造表示『堅固』的概念的字時,便以『毌』字加上『口』形來表示。金文的『古』字上部的『毌』形漸漸線條化,至春秋戰國時代,上部變成『十』字形。」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古」,原本作,上從十,下從口。一口為一代,十口為十代,相繼傳承,歷時長久。即事經許多代的人輾轉流傳,年代自必久遠。其另一形作
,因
被借為方國之名,就加
(ㄨㄟˊ wéi)以示區別,則其構形為從
、古聲。金文、戰國文字、篆文之形都承甲骨文
而來,隸書、楷書繼之而不變,當為從十、從口以會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古文
是晚周俗體。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甲1839(甲)

甲475(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史墻盤(金)西周中期

𤼈鐘(金)西周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望1.40(楚)

上(1).孔.21(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部

睡.法192(隸)秦

老子甲52(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𠖠)古文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