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古的说文解字解释

古的说文解字解释

古部 部 5画 U+53E4

古部

5画

U+53E4

公戸切

𠖠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公戶切頁碼67頁,第15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鉉注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𠖠

𠖠古文古。

附注《說文新證》:「古,本義為堅固,『故也』為假借義。甲骨文从『毌』(象盾形),『口』形是指事符號,『毌』可能有兼聲的作用。『毌』是古人以為最堅固的物品之一,於是在造表示『堅固』的概念的字時,便以『毌』字加上『口』形來表示。金文的『古』字上部的『毌』形漸漸線條化,至春秋戰國時代,上部變成『十』字形。」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昆覩反頁碼191頁,第3行,第1

𠖠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從古。

鍇注臣鍇曰:「古者無文字,口相傳也。」

反切………頁碼191頁,第4行,第1

古文古。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公戸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52頁,第1許惟賢158頁,第7

𠖠故也。

段注《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爲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爲古。地爲久。鄭注尚書稽古爲同天。

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段注識前言者口也。至於十則展轉因襲。是爲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

凡古之屬皆从古。

古文古。

白话解释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古」,原本作,上從十,下從口。一口為一代,十口為十代,相繼傳承,歷時長久。即事經許多代的人輾轉流傳,年代自必久遠。其另一形作,因被借為方國之名,就加(ㄨㄟˊ wéi)以示區別,則其構形為從、古聲。金文、戰國文字、篆文之形都承甲骨文而來,隸書、楷書繼之而不變,當為從十、從口以會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古文是晚周俗體。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𠖠)古文古。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