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的说文解字解释
泗
sì水部 部 8画 U+6CD7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素次反頁碼第880頁,第5行,第1字述
水,受泲(音濟)水,東入淮。從水四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泗出濟陰乘氏縣,東南至雎陵入淮,過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周禮》:」青州其川淮、泗。」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息利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146頁,第1字許惟賢第935頁,第1字
泗水。受泲水。東入淮。
段注《地理志》濟陰乘氏下曰: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過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又魯國卞縣下曰:泗水,出縣北(三字依《水經注》補)。西南至方與入泲。過郡三。行五百里。靑州川。出乘氏者,其遠源。出卞者,其近源。過郡三當作過郡二。過郡二者,魯山陽也。《水經》曰:泗水,出魯卞縣《北山》。西南過魯縣北。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漷水從東來注之。又南過平陽縣西。又南過高平縣西。洸水從西北來流注之。又南過方與縣東。渮水從西來注之。又屈。東南過湖陸縣南。涓涓水從東北來流注之。又東過沛縣東。又東南過彭城縣東北。又東南過呂縣南。又東南過下邳縣西。又東南入於淮。此舉卞縣以下所經二郡也。卞縣,今山東兖州府泗水縣縣東五十里卞故城是也。許不言水所出,但云受泲水。則又舉其源之至近者也。《水經》言濟水又東過湖陸縣南,東入於泗水。《前志》泗水至方與入泲。一謂濟入泗。一謂泗入泲。酈氏泗水篇注云:泗濟合流。故地記或言濟入泗。泗亦言入濟。互受通稱。故《地理志》有南梁水入濟之文。玉裁謂許言泗受濟水,則與班殊。與《水經》合也。今泗水出縣東陪尾山。西流逕曲阜北八里。又西南流。逕滋陽縣東五里。轉南流。與曲阜縣之沂水合。入金口閘。又南流。逕鄒縣西南五十里。又南至濟寧州天井閘。入運河。《禹貢》錐指曰:泗水自泗水縣歴曲阜,滋陽,濟寧,鄒縣,魚臺,滕縣,沛縣,徐州,邳州,宿遷,桃源。至淸河縣入淮。此禹跡也。今其故道自徐州以南悉爲黃河所占。《一統志》引志云:金口之堰修。而泗水盡入於漕。
从水。四聲。
段注息利切。十五部。按《毛詩傳》曰: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鼻涕亦曰泗,乃洟之假借。洟泗同部。
涕泗乃洟之借,同部。
涕泗(鼻涕)之泗借為洟字也。泗洟古同部。
涕泗(鼻涕)字係洟之假字,洟泗同部。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上(2).容.37(楚)

說文‧水部

漢印徵西漢

居延簡乙227.17(隸)西漢

衡方碑(隸)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受泲水,東入淮。从水四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