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的说文解字解释
永
yǒng永部 部 5画 U+6C38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于憬切頁碼第381頁,第15字續丁孫
𣱵
異體永
長也。象水巠理之長。《詩》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从永。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按:此『永』字,即潛行水中之『泳』字之初文。原从人在水中行,由文人彳生意,故託以寄游泳之意……後人借用為長永,久而為借意所專,乃加水旁作『泳』以還其原。」
附注《說文新證》:「从『彳』表示水行,『卜』形象水巠理,全字象河水流行,巠理衍長之貌。『卜』形或訛為人形,於是其旁又增象水形的曲筆。」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雨省反頁碼第927頁,第4行,第1字述
水長也。象水巠理之長永也。《詩》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從永。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于憬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276頁,第4字許惟賢第990頁,第7字
水長也。
段注引申之,凡長皆曰永。《釋詁》、《毛傳》曰:永,長也。《方言》曰:施於眾長謂之永。
象水巠理之長永也。
段注巠者,水脈。理者,水文。于憬切。古音在十部。
詩曰:江之永矣。
段注《周南・漢廣》文。
凡永之屬皆从永。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永、羕本一字,永古音與羕同也。
永,羕實一字(古音永亦讀羕)。羕,水長也,引申為凡長之稱。今借用洋。
永【古音羕】、羕實一字。
白话解释
永,河水长流。字形像纵向的河水源远流长。《诗经》上有诗句说:“江水长流,滔滔不绝。”所有与永相关的字,都采用“永”作边旁。
字形解说
自甲文、金文到篆文,永的字形都是像水勢流動的波紋脈理的悠長。在六書中屬於指事。或釋古文字之形為像人潛行水中游泳的泳字的初文,也可別備一說。楷定作永。由於永字的形構包含傳統書法的八種筆勢,「永字八法」是練習書法的基本門徑。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3333(甲)

甲2414(甲)

京津143(甲)

後2.2.15(甲)

𨓏作且丁鼎(金)西周早期

𥃝尊(金)西周早期

剌鼎(金)西周中期

史宜父鼎(金)西周晚期

不𡢁簋(金)西周晚期

毛叔盤(金)春秋早期

杞伯每亡簋(金)春秋早期

叔之仲子平鐘(金)春秋晚期

楚王酓章鎛(金)戰國早期

十四年陳侯午敦(金)戰國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說文‧永部

永始高鐙(隸)西漢

西陲簡51.6(隸)西漢

孔宙碑(隸)東漢

孔彪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長也。象水坙理之長。《詩》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从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