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的说文解字解释
雍
yōng隹部 部 13画 U+96CD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於容切頁碼第112頁,第17字續丁孫
雝
雝渠也。从隹邕聲。
附注段玉裁注:「雝,經典多用為雝和、辟雝。隸作雍。」鈕樹玉校錄:「《繫傳》𪆫作渠。」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隹,吕(宮的初文)聲,或从水,羅振玉以為『古辟雍字如此』。吕形或省其一作囗形。戰國秦楚文字『吕』形訛為『邑』形,為後世隸楷所本。"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宛封反頁碼第294頁,第5行,第1字述
雝渠也。從隹邕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其鳴雝雝,故假為雝和,辟廱(四面水,中土,本字為邕)。冉雍=雍樹(《漢書•夏侯嬰傳》),[字]仲弓=躬。
因其聲雝雝,故假為(引申?)雝和(?)。辟雝者,水擁起也,當作邕。《漢書•夏侯嬰傳》「雍樹」者,抱小兒也。冉雍字仲弓者,雍即雍樹之雍,弓乃躬之借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