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的说文解字解释
雞
jī隹部 部 18画 U+96DE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古兮切頁碼第112頁,第3字續丁孫
雞
知時畜也。从隹奚聲。
鷄
籒文雞从鳥。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雞』象雄雞形,特徵在雞冠和張大欲鳴的喙。可能是因為甲骨字小,雞形與其他鳥形區別不顯,於是又加『奚』為聲符。因為加了聲符,所以原來象形的部分漸漸不必太像,於是就類化為从『鳥』。戰國文字齊、楚系都从『鳥』。秦文字以下才改从『隹』。」
小徐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奚者,大腹也。奚者,田雞也,亦大腹。雞胸,大胸也。
奚,大腹也。雞腹大,故从奚聲。
白话解释
鸡,对天亮敏感知时的家禽。字形采用“隹”作边旁,“奚”是声旁。
字形解说
字始見殷甲骨文。字從鳥具冠,本屬象形,由卜辭文例「夕有雞鳴」句,見已用本義。晚期卜辭字增奚聲,改作為形聲字,用為王田狩地名。殷金文字用作族徽名,象形。戰國秦簡文字則改從隹、奚聲,由《睡虎地秦簡》的「畜雞」、「豬雞」、「雞鳴」用法,仍用作本義。篆文字形承襲秦簡。《說文》:「雞,知時畜也。」籀文從鳥。隸楷以後字形均因承篆文結構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鸡。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掇2.59(甲)

佚740(甲)

明藏787(甲)

粹1562(甲)

及父辛尊(金)商代晚期

包2.257(楚)

包2.257(楚)

說文籀文

說文‧隹部

睡虎地簡13.63(隸)秦

老子甲65(隸)西漢

相馬經25上(隸)西漢

一號墓木牌26(隸)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熹.詩.君子于役(隸)東漢

武威醫簡59(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知時畜也。从隹奚聲。(鷄)籀文雞从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