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的说文解字解释
早
zǎo日部 部 6画 U+65E9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子浩切頁碼第215頁,第6字續丁孫
𣅼
異體早
晨也。从日在甲上。
附注徐銷繫傳:「甲,十干之首;又象人頭。」段玉裁注:「甲象人頭,在其上,則早之意也。」李富孫辨字正俗:「𣅼今作早,隸變體。《儀禮・士相見禮》注云:『古文早作蚤。』《詩》『四之日其蚤』,《孟子》『蚤起』,皆同音叚借字。」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形為『草』之象形初文,借用為『早』,或加『口』形為分化符號,可逕視為『早』。晉、楚系从日,棗聲,楚系『棗』形或省,都是為『早晚』義所造的一個專字。」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子浩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207頁,第2字許惟賢第530頁,第6字
䢅也。
段注䢅者,早昧爽也。二字互訓。引伸爲凡爭先之偁。《周禮・大司徒》早物。叚早爲草。
从日在甲上。
段注甲象人頭。在其上則早之意也。易曰:先甲三日。子浩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楚辭》:「甲之鼂吾以行」,甲,始也。
《楚辭》:「甲之鼂吾以行」,甲,始也。最初之天干曰甲,故早从甲。段說非。
晨也。从日在甲上。《楚辭》:「甲(最早稱甲)之鼂【潮】(旦也,匽鼂,蟲名)吾以行。
白话解释
早,清晨。字形采用“日、甲”会义,像“日”在“甲”上。
字形解说
早,戰國中山王器有從日、從棗聲字,應為目前最早見的「早」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戰國文字據金文字形省,另已見有早字形,與隸、楷相同。篆文改從日在甲上。《說文》:「晨也。」段注:「晨者,早昧爽也。引伸為凡爭先之偁。」隸、楷字復誤甲為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福3(甲)

京都615(甲)

乙2067(甲)

粹1053(甲)

餘13.2(甲)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郭.語3.19(楚)

郭.老乙.1(楚)

郭.語4.12(楚)

說文‧日部

睡虎地簡10.2(隸)秦

堂谿典嵩山石闕銘(隸)東漢

夏承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晨也。从日在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