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说文解字解释
造
zào辵部 部 10画 U+9020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七到切頁碼第52頁,第29字續丁孫
造
就也。从辵吿聲。譚長說:造,上士也。
艁
異體䒃
古文造从舟。
附注高鴻縉《頌器考釋》:「(金文)𰍟,制造之本字,亦作艁,从宀,从舟,告聲。言屋或舟均人所製造也。後世通以造訪之造代之,久而成習,而𰍟與艁均廢。」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雌報反頁碼第152頁,第6行,第2字述
就也。從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
鍇注臣鍇按:《禮》有「造士」也。
反切………頁碼第152頁,第7行,第1字述
古文造從舟。
鍇注臣鍇曰:「天子造舟。」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初作之造(造舟)。襍䔏【奏】之䔏本作造。
造,即皂隸之造士。
因造就義引申為初始,即造字(即造隸之造字?)。造之引申為襍凑之凑之正字。(造舟,即數舟(木?)絣龓也)造次係雙聲連語,因造、次雙聲,故一次亦作一造。
就也。引申為雜凑(䔏字),蓋造舟由木凑拼也。造次雙聲聯語,故有「一次」作 「一造」者。
白话解释
造,作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告”作声旁。谭长说,拥有制造技术的人,属于上士阶层。艁,这是古文写法的“造”,字形采用“舟”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辵、聲(甲骨文有
(早)字,即金文以下造、
、艁、
、
、
、
、鋯……等字所從聲符「
」之來源,與「告」為不同字。唯西周晚期以後,漸與「告」形混同);或從舟、
聲;戰國文字從辵、
聲,「
」漸訛同「告」;篆文從辵、告聲;《說文》古文從舟、告聲;隸書、楷書從辵、告聲。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
」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
」於甲骨文釋為「早」與「造」義無關,故不兼義。其從「舟」者亦為義符,表示「造舟」,與「造」之「製作」義有關;從「
」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戰國文字以下或從「告」聲者,亦無兼義功能,《說文》釋「告」之本義為「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此義亦與「造」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頌鼎(金)西周晚期

頌鼎(金)西周晚期

頌簋蓋(金)西周晚期

頌簋(金)西周晚期

邿䒃鼎(金)春秋早期

曹公子沱戈(金)春秋早期

羊子戈(金)春秋晚期

大史申鼎(金)春秋晚期

宋公得戈(金)春秋晚期

高密戈(金)春秋

我陵君王子申豆(金)戰國晚期

十八年戈(金)戰國晚期

卅三年鄭令劍(金)戰國

寅之戟(金)戰國

韓鍾劍(金)戰國

包2.137(楚)

曾16(楚)

說文古文

說文‧辵部

睡虎地簡28.5(隸)秦

縱橫家書43(隸)西漢

駘蕩宮壺(隸)西漢

萬年縣官斗(隸)西漢

武威醫簡75(隸)東漢

禮器碑(隸)東漢

晉大康奩(隸)晉

楷書
附检字
就也。从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艁)古文造从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