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投在反頁碼第164頁,第4行,第2字述
竢也。從彳寺聲。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竢。(待、竢、等之蒸對轉),寺聲,矣聲皆在第一部,故待、竢兩字實一字。
竢也。待从寺聲,竢从矣聲,寺、矣皆在第一部,故待、竢實可算是一字。待在之部,等在蒸部,之蒸對轉,故今有「等一等」之語,實即待字。
竢也。待从寺聲,竢从矣聲,寺、矣同在第一郃。故待、竢實即一字。等訓待係蒸之對轉。
白话解释
待,等着。字形采用“彳”作边旁,“寺”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彳、寺聲。「彳」為行走,作為形符,表示動作;「寺」本義為官署,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金文之「寺」下從又,至篆文則改「又」為「寸」,又、寸皆為手,義可相通。隸書、楷書並與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車廾鼎(金)西周早期

說文‧彳部

定縣竹簡10(隸)西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竢也。从彳寺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