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的说文解字解释
微
wēi彳部 部 13画 U+5FAE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尾希反頁碼第162頁,第6行,第2字述
隱行也。從彳𢼸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鍇注臣鍇曰:「隱於物而行也。曹植《洛神賦》曰:『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躊躇於山隅。』又《國語》曰:『晉公子駢脅,曹伯設微薄觀之也。』」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隱行也。微小之微當作𢼸。「夫微之顯」,微乃顯之反,不誤。
訓非者,假借。
隱行也,微行。微顯(「夫微之顯」,微乃顯之反義,故當用微)𢼸小。
微㬎,微行,𢼸小。
白话解释
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攴、?聲。?()為「?」的初文,像人長髮飄揚的樣子;右旁從「攴」,攴為打擊,於此表示修剪整理。字形相合表示修剪整理頭髮。金文字形有的承襲甲文的結構,另外也有將「攴」省變為「又」,左旁又增「彳」形。戰國文字則據「
」而作「
」,形體略有省變。至篆文,則將頭上髮形改作斜筆的「山」形,並分歧成兩字:一字是從彳、?聲的「微」,另一字則是保持甲骨文不加彳的「?」。隸書則定為從彳、從攴,並改髮形為「山」,而「
」形則變作「耳」或「月」。今日楷書則據篆文之形定作「微」。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微」。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彳部

睡.為5(隸)秦

老子甲85(隸)西漢

孫子109(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趙寬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隱行也。从彳𢼸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