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德的说文解字解释

德的说文解字解释

彳部 部 15画 U+5FB7

彳部

15画

U+5FB7

多則切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多則切頁碼56頁,第7

德升也。从彳㥁聲。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多則反頁碼161頁,第6行,第1

德升也。從彳惪聲。

鍇注臣鍇曰:「内得於心曰德,升聞曰德。《尚書》曰:『玄德升聞。』通論詳矣。」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多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301頁,第2許惟賢135頁,第2

德𦫵也。

段注𦫵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

从彳。𢛳聲。

段注多則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登也。《公羊》「德來」作「登來」。

道德當作𢛳

登也。《公羊》「德(?)來」作「登來」。道𢛳

𢛳

白话解释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行、直聲或從彳、直聲。「行」本是道路,引申而有走路的意思;「彳」是「行」的省形,也是道路。「直」是眼睛直視向前,引申而為正道,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行(彳)直相合,以示遵行正道之意。金文的字形有的仍從彳、直聲,有的將「彳」改作「辵」,並於「直」下增加「心」形而成「惪」,是為從辵、惪聲。「辵」和「彳」同義,而加「心」形,當是強調心理精神層次的正道規範。戰國文字依據金文構形,只是「惪」字略有變形而已。篆文則據金文作從彳、惪聲的字形,隸書、楷書與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升也。从彳㥁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