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说文解字解释
山
shān山部 部 3画 U+5C71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色閑反頁碼第759頁,第6行,第1字述
宣也。宣气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
鍇注臣鍇曰:「山出雲雨,所以宣地气。《山海經》曰:『積石之山,萬物無不有。』張華《博物志》曰:『山有水、有石、有金、木、火,故名山,含魄五行具也。』象山峯竝起之形。」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山、宣,十四部。
白话解释
山,宣发地气。高山宣发地气,散布四方,促生万物,有石崖而高耸。象高峰连绵之形。所有与山相关的字,都采用“山”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山峰起落的樣子,純屬象形。金文三例,都像山形,只是第一例少了起落到底的線條,第二例中空填實,第三例用下圓上尖的形體表現,都不失為山的模樣。篆文
,應最似金文第三例。字經隸書,體變作
,全據篆文之形,而
則省略山峰下方起落之線,為楷書所沿。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2463(甲)

山父壬尊(金)商代晚期

毓且丁卣(金)商代晚期

山簋(金)西周早期

啟卣(金)西周早期

善夫山鼎(金)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包2.214(楚)

說文‧山部

睡虎地簡10.4(隸)秦

孫臏107(隸)西漢

相馬經15上(隸)西漢

黃山鼎(隸)西漢

生如山石鏡(隸)東漢至魏晉

曹全碑(隸)東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宣也。宣气𢿱,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