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的说文解字解释
孟
mèng子部 部 8画 U+5B5F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莫更切頁碼第490頁,第2字續丁孫
孟
異體𥁪、𥁝
長也。从子皿聲。
𡥀
古文孟。
附注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按:「(𣎼)古文『保』如此作,則此非『孟』字可知。」
附注苗夔《繫傳校勘記》:「此篆已見人部,爲保篆重文,此不當更爲孟之重文。攷古鼎銘孟作
,是孟或从古文𠈃也,此蓋脫皿耳。」
備註《正字通》:「孟,篆作
、
,古文作
。」所列古文與《說文》異。疑《說文》古文有誤,从「保」字古文而下闕「皿」。故「𡥀」字實為「保」字古文,而非「孟」字古文。「孟」字古文或當作「𥁝」。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孟,明也;幼,幽也。長則明白,幼尚迷昧也。
孟,明也;幼,幽也,長則明白,幼尚迷昧也。
孟,明也;幼,幽也。以年長較明白也。
白话解释
孟,同辈中年纪最大的。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皿”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孟”字。
字形解说
金文作、
,由「子」、「皿」二字構成。從子,示人之排行。從皿,聲符,注明音讀。戰國文字承之金文第二例。篆文承之,古文乃殘形,上體從子,外加二小點冗文,下體「皿」殘缺。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父乙孟觚(金)商代晚期

孟簋(金)西周早期

伯家父簋(金)西周晚期

敶子匜(金)春秋早期

蔡侯缶(金)春秋晚期

上(2).容.51(楚)

說文古文

說文‧子部

睡.日乙17(隸)秦

老子甲後237(隸)西漢

馬王堆易8(隸)西漢

孫臏113(隸)西漢

鄭固碑(隸)東漢

孟孝琚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長也。从子皿聲。(𡥀)古文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