霿的说文解字解释
霿
méng雨部 部 21画 U+973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莫弄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293頁,第4字許惟賢第998頁,第3字
天氣下,地不應曰霿。
段注《釋天》曰:天氣下,地不應曰霿。今本作曰雺。或作曰霧。皆非也。霿,《釋名》作蒙。《開元占經》作濛。《釋名》曰:蒙,日光不明蒙蒙然也。《開元占經》引郗萌曰:在天爲濛。在人爲霧。日月不見爲濛。前後人不相見爲霧。按霚與霿之別,以郗所言爲確。許以霿系天气。以霚系地气。亦分別井然。大氐霚下霿上。霚溼霿乾。霚讀如務。霿讀如蒙。霚之或體作霧。霿之或體作蒙。不可亂也。而《爾雅》自陸氏不能諟正。譌舛不可讀。如《玉篇》云霚,天氣下地不應也。霿,地氣發天不應也。葢本《爾雅》而與《說文》互易。則又在陸氏前矣。其他經史雺霿霧三字往往淆譌。要當以許書爲正。《開元占經》引《月令》仲冬行《夏令》。氛濛冥冥。今《月令》作氛霧。霧乃霿之誤也。衞包《尙書》曰:蒙,恒風若。《漢・五行志》作霿。《尙書大傳》作瞀。《劉向》曰:瞀,眊。眊,亂也。按此霿字引申叚借之義也。本音茂。轉音蒙。《易傳》。蒙者,蒙也。亦霿之叚借。
霿,晦也。
段注晦本訓月盡。引申爲日月不見之偁。《釋天》曰:霿謂之晦。許言此者,欲人知霿與霚異也。
从雨。瞀聲。
段注莫弄切。亦平聲。瞀亦敄聲而入九部者,合音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日中無雲,忽日光不見,或即霿也。
能看遠不能看高。(?)日中無雲,忽日光昏闇,或即霿也。
日中無雲,忽日光錯闇,或即霿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雨部

居延簡乙307.3A(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天气下,地不應,曰霿。霿,晦也。从雨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