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洛故切頁碼第385頁,第9字續丁孫
露
潤澤也。从雨路聲。
附注王筠句讀:「句意不完,據『靁』下言『生物』,『霆』下言『挺出萬物』,『震』下言『振物』,『雪』下言『說物』,『霜』下言『成物』,則此當云『所以潤澤萬物者也』。」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勒妬反頁碼第934頁,第5行,第1字述
潤澤也。從雨路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洛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292頁,第3字許惟賢第997頁,第10字
潤澤也。
段注澤與露㬪韵。《五經通義》曰: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陰之液也。按露之言臚也。故凡陳列表見於外曰露。亦叚路爲之。如《孟子》神農章羸露字作路是也。
从雨。路聲。
段注洛故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暴露;又引申為露骨(瘦也);又引申為流露。
潤澤也。引申為暴露,再引申為露骨,再引申人瘦曰露(《孟子》有「羸露」 )。
引申為暴露,再引申為露骨(瘦也)。
白话解释
露,上苍用来润泽万物的水汽。字形采用“雨字头”,“路”是声旁。
字形解说
戰國文字「露」字皆作「」,從雨、各聲。「露」字始見於篆文,「各」、「路」音近,聲符可以替換,「
」、「露」為一字之異體。隸書、楷書構形本於篆文。《說文‧雨部》:「露,潤澤也。从雨、路聲。」從雨,表示與自然現象相關;從各、從路,均表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是潤澤萬物的露水。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雨部

承安宮鼎(隸)西漢

池陽宮行鐙(隸)西漢

西狹頌(隸)東漢

黽池五瑞圖題字(隸)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潤澤也。从雨路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