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坤的说文解字解释

坤的说文解字解释

kūn

土部 部 8画 U+5764

kūn

土部

8画

U+5764

苦昆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昆切頁碼452頁,第11

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𦥔。土位在申。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巛,即卦畫豎作。」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苦敦反頁碼1063頁,第2行,第1

坤地也,《易》之卦也。從土、申。土位在申。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726頁,第2許惟賢1185頁,第4

坤地也。易之卦也。

段注《象傳》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卦傳》曰:坤,順也。按伏羲取天地之德爲卦。名曰乾坤。

从土申。

段注會意。苦昆切。十三部。

土位在申也。

段注此說从申之意也。《說卦傳》曰: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坤正在申位。自《倉頡》造字已然。後儒乃臆造乾南去坤北爲伏羲先天之學。《說卦傳》所定之位爲文王後天之學。甚矣人之好怪也。或問伏羲畫八卦。卽有乾坤震巽等名與不。曰有之。伏羲三奇謂之乾。三耦謂之坤。而未有乾字坤字。傳至於《倉頡》乃後有其字。坤𩕧特造之。乾震坎離艮兌以音義相同之字爲之。故文字之始作也。有義而後有音。有音而後有形。音必先乎形。名之曰乾坤者,伏羲也。字之者,《倉頡》也。畫卦者,造字之先聲也。是以不得云三卽坤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多借巛為坤,《漢書》,《緯書》《經典釋文》,乾坤皆以巛為之。後人或以巛字當作巛,謬甚;則乾當作☰矣。水似坎卦☷,則火亦當作☲;可知其謬也。

白话解释

坤,大地。《易经》的基本卦之一。字形采用“土、申”会义,因为坤的位置在西南的申位。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坤」字從立、申聲;戰國文字通例,從「土」之字多作從「立」,如「坡」、「均」、「塊」、「塙」等字的「土」旁多寫作「立」,戰國文字「坤」當是從土、從申之異構。漢代碑刻文字隸書多作「巛」形,如《熹平石經‧易‧說卦》作「」;有時承篆文而來,如〈開母闕〉作「」、〈吳禪國山碑〉作「」,都是從土、從申。「坤」為正字,「巛」為異體。《說文‧土部》:「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正字從土,坤為土地之象徵,從土表示與土地表徵相關;從申,申本像閃電之形,為電之本字,引申有伸展之義,表示大地廣袤無垠,延展四方。本義為《易經》之坤卦。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而異體「巛」當從坤卦「六斷」之卦形「」形變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