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的说文解字解释
坡
pō土部 部 8画 U+5761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滂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30頁,第1字許惟賢第1187頁,第1字
阪也。
段注《𨸏部》曰:坡者曰阪。此二篆轉注也。又曰:陂,阪也。是坡陂二字音義皆同也。坡謂其陂陀。《毛詩》。隰則有泮。傳曰:泮,坡也。此釋叚借之法。謂泮卽坡之雙聲叚借也。鄭不從其說。而易之曰讀爲畔。
从土。皮聲。
段注滂禾切。十七部。
白话解释
坡,有一定斜度的土坂。字形采用“土”作边旁,“皮”是声旁。
字形解说
從兩周金文、戰國文字到隸書、楷書,字形都是從土、皮聲。戰國文字構形變化較大,「土」、「立」形近通用,有的字形把「土」旁寫成「立」旁。有的字形則把形符「土」旁右移,和左形右聲的結構不同。又「寸」、「又」義近相通,聲符「皮」所從的「又」,有的寫成從「寸」。聲符「皮」形體演變經移位和訛變,直到秦文字把「皮」寫成「」(見〈新郪虎符〉「被」字偏旁和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和隸書已頗為形似。今臺灣標準字楷書寫作「坡」,聲符「皮」的寫法,正承篆文隸變後之字形。《說文‧土部》:「坡,阪也。」本義為斜坡。從土,表示和地勢之高低相關;從皮,是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兆域圖銅版(金)戰國晚期

說文‧土部

楷書
附检字
阪也。从土皮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