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的说文解字解释
頗
pō頁部 部 14画 U+9817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滂阿反頁碼第735頁,第4行,第2字述
頭偏也。從頁皮聲。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滂禾切、匹我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682頁,第3字許惟賢第738頁,第1字
頭偏也。
段注引伸爲凡偏之偁。《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俗語曰頗多頗久頗有,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頗。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可證。迄乎天寶。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而詔改爲陂。一若古無作陂者。不《學而》作聰之過也。陂義古皆在歌《戈部》。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
从𩑋。皮聲。
段注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頗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凡偏之稱。
頭偏也。引申為凡偏之稱。
白话解释
颇,头偏向一边。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隸變作「頗」,《說文‧頁部》:「頗,頭偏也。从頁、皮聲。」從頁,表示與頭部動作相關;從皮,表示音讀,本義是頭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颇。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頁部

大通上孫家寨漢簡(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頭偏也。从頁皮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