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願的说文解字解释

願的说文解字解释

頁部 部 19画 U+9858

yuàn

頁部

19画

U+9858

魚怨切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魚怨切頁碼292頁,第31

願大頭也。从𩑋厡聲。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魚怨反頁碼732頁,第3行,第1

願大頭也。從頁原聲。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魚怨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669頁,第1許惟賢732頁,第4

願大頭也。

段注本義如此。故从頁。今則本義廢矣。《邶風》。願言思子。中心養養。傳曰:願,每也。此每如《春秋》外傳懷私爲每懷賈誼賦品庶每生之每。按《毛詩》願字首見於《終風》願言則疐,而無傳。則毛意謂與今人語同耳。《釋詁》曰:願,思也。《方言》曰:願,欲思也。《邶風・鄭箋》曰:願,念也。皆與今語合。《丂部》曰:寧,願䛐也。用部曰:甯,所願也。《心部》曰:憖,肎也。凡言願者,葢寧甯憖三字語聲之轉。自詩所用巳如是。而二子乘舟語意尤深。故傳別言之。實非異也。

𩑋。厡聲。

段注魚怨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大頭也(腦大則思想足),故引申為思,又引申為欲。

大頭也,情願之願,因願、甯雙聲,故通借。

字形解说

段注本《說文‧頁部》:「願,大頭也。从頁、聲。」又《說文‧頁部》:「,顛頂也。从頁、聲。」皆從頁,表示與頭部相關,二字同音而異義,「願」字本義為大頭,「」字本義為頭頂,二字本義,今皆罕用。今表示「期望」的「願」字,始見《說文》篆文及《定縣漢墓竹簡》。戰國簡帛文字都寫作「」,聲符「」構形多變,漢代《馬王堆帛書》更直接省寫作「」。這類異體沿用到魏晉南北朝的墓誌碑刻,唐代構形漸作「願」、「愿」。「願」字從頁,表示與頭部相關;從原,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大頭也。从頁原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