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的说文解字解释
啟
qǐ攴部 部 11画 U+555F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康禮切頁碼第97頁,第1字續丁孫
啟
異體啓、啓
敎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啟。」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愚謂當解為从口,𢼄聲。蓋教者必以言,故字从口。教者發人之蒙,開人之智,與啟戶事相類,故字从𢼄聲,兼受𢼄字義也。」按:甲骨文有「𢼄」字,像以手開戶之形。「啟」即「𢼄」之孳乳字。
小徐本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作從又、戶,表以手開門之意。引申為開啟、開發之後。字形分化為從口、聲,表示以言語啟發教導。金文改從又為從攴作啟字,強化教導訓誡之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承金文字形而來。《說文》以启為開門之意,又以啟字「從攴、启聲」,其說不可從。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476(甲)

佚814(甲)

前8.13.2(甲)

後1.30.5(甲)

小子啟尊(金)商代晚期

啟爵(金)商代晚期

鄂君啟舟節(金)戰國中期

包2.13(楚)

說文‧攴部

睡虎地簡33.30(隸)秦

老子乙242上(隸)西漢

春秋事語88(隸)西漢

武威簡.特牲15(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漢印徵西漢

晉辟雍碑陰(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教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