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同的说文解字解释

同的说文解字解释

𠔼部 部 6画 U+540C

tóng,tòng

𠔼部

6画

U+540C

徒紅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徒紅切頁碼249頁,第2

同合會也。从𠔼从口。

鉉注臣鉉等曰:同,爵名也。《周書》曰:「太保受同嚌。」故从口。《史籀》亦从口。李陽冰云:「从口,非是。」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同」字從「凡」,不從「𠔼」。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凡、从口,凡為抬槃、肩輿類工具,一定要二人以上才能抬得動,加口以示同心協力之意。」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犆東反頁碼639頁,第1行,第1

同合會也。從𠔼、口。

鍇注臣鍇曰:「從口者,言化同而後心同,然後不謀同辭也。《尚書》曰:『同寅恊恭。』」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徒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412頁,第1許惟賢618頁,第3

同合會也。从𠔼口。

段注口皆在所覆之下。是同之意也。徒紅切。九部。

白话解释

同,会合。字形采用“、口”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字形都從口,用以發聲吆喝指揮,以會聚眾人的力量;為凡字,像所抬起的抬槃。篆文訛變為「从?口」,?的本義為重重覆蓋,無法會出會合、聚集的意思。隸書、楷書相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合會也。从𠔼从口。臣鉉等曰:同,爵名也。《周書》曰:太𠈃受同嚌,故从口。史籀亦从口。李陽冰云:从口。非是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