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候閤切頁碼第166頁,第1字續丁孫
合
合口也。从亼从口。
附注徐鍇繫傳作「亼口也」。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字象器蓋相合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亼(倒口形)、从口,會上下兩口相對答之意。戰國文字下加『口』形為飾,『口』形又繁化為『甘』。」
小徐本
段注本
字形解说
從甲骨文到楷書,合字字形都是上像蓋子,下像器物相扣合之形,《說文》誤解為「从亼、从口」。隋唐時代仍稱誌蓋、誌石相扣合的墓誌為一合。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7.36.1(甲)

乙1425(甲)

乙2061(甲)

琱生簋(金)西周晚期

秦公鎛(金)春秋早期

陳侯因敦(金)戰國中期

包2.83(楚)

包2.166(楚)

包2.210(楚)

說文‧亼部

睡.封72(隸)秦

縱橫家書31(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132(隸)西漢

熹.易.乾文言(隸)東漢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合口也。从亼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