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说文解字解释
印
yìn印部 部 5画 U+5370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於刃切頁碼第300頁,第14字續丁孫
印
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印」字從爪,從人跽形,象以手抑人而使之跽。其誼如許書之抑,其字形則如許書之印……予意許書印、抑二字古為一字,後世之印信,古者謂之璽節,初無印之名。」「印之本訓既為按抑,後世執政以印施治,乃假按印之印字為之。反印為抑,殆出晚季,所以別於印信字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於刄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723頁,第1字許惟賢第754頁,第6字
執政所持信也。
段注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璽。《周禮》壐節注曰:今之印章。按《周禮》。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於其采邑用之。是卽用印之始也。季武子於《周禮》爲守都鄙者,而以璽書,達於魯君。是古有印明矣。葢以𥳑𠕋書之。而寓書於遠必用布帛檢之。以璽泥𢑏之。至用縑素爲書,而印之用更廣。漢官儀。諸侯王黃金槖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龜紐,文曰章。御史大夫金印紫綬,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紐,文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銅印,文曰印。
从爪卪。
段注會意。手所持之卪也。《左傳》。司馬握節以死。於刄切。十三部。
凡印之屬皆从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爪卩。
白话解释
印,执政者所持的信物即公章。字形采用“爪、卪”会义。所有与印相关的字,都采用“印”作边旁。
字形解说
從甲骨文到篆文,印字都是上從爪(或從又),表示向下按壓的動作;下從卩,卩為人跪坐之形。以手抑人,使人跪坐,為「抑」字初文。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112(甲)

佚637(甲)

前5.39.2(甲)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曾伯雨木二簠(金)春秋早期

說文‧印部

睡虎地簡24.28(隸)秦

老子甲86(隸)西漢

長沙出土西漢印(隸)西漢

張景碑(隸)東漢

魏王基殘碑(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