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的说文解字解释
勺
sháo勺部 部 3画 U+52FA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之若切頁碼第471頁,第2字續丁孫
勺
異體勺
挹取也。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凡勺之屬皆从勺。
附注段玉裁注:「外象其哆口、有柄之形,中一象有所盛也。與包同意,謂包象人褢子,勺象器盛酒漿,其意一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之若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58頁,第1字許惟賢第1242頁,第8字
枓也。
段注二字依玄應書卷四補。《木部》枓下云勺也。此云勺,枓也。是爲轉注。考老之例也。《考工記》。勺一升。注曰:勺,尊斗也。斗同枓。謂挹以注於尊之枓也。《士冠禮》注亦云:尊斗,所以𣂏酒也。今皆譌尊升。不可通矣。詩。酌以大斗。毛云:長三尺。謂其柄。
所㠯挹取也。
段注所以二字依息夫躳傳顏注補顏之訓詁多取諸許也。挹者,抒也。勺是器名。挹取者,其用也。刪所以,則體用溷矣。
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
段注外象其哆口,有柄之形。中一象有所盛也。與包同意,謂包象人褢子。勺象器盛酒漿。其意一也。李陽冰曰:勺从勹裹之勹。失之。勺象張口。豈同弇口哉。此字當依《考工記》上灼反,《中庸》市若反,篇,韵時灼市若切。大徐之若切。非也。今俗語猶時灼切。二部。俗作杓。
凡勺之屬皆从勺。
白话解释
勺,用餐具舀食。字形像匙中盛物之形,构字方法与“包”字在“勹”中加“子”相似。所有与勺相关的字,都用“勺”作边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勺方鼎(金)商代晚期

望2.47(楚)

說文‧勺部

一號墓竹簡198(隸)西漢

縱橫家書12(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華嶽廟殘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挹取也。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凡勺之屬皆从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