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仲的说文解字解释

仲的说文解字解释

人部 部 6画 U+4EF2

zhòng

人部

6画

U+4EF2

直眾切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直眾切頁碼258頁,第11

仲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古伯仲但作白中,然與中正之中非一字。後人加人以示別。許書列之《人部》者,非初形矣。」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直控反頁碼662頁,第5行,第1

仲中也。從人、中,中亦聲。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直眾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465頁,第3許惟賢643頁,第5

仲中也。

段注《白虎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

从人中。中亦聲。

段注直眾切。九部。

白话解释

仲,仲裁。字形采用“人、中”会义,“中”也作声旁。

字形解说

「中」的分化字。中,甲骨文作,像旗之形,上、下飄起者像其游,中豎筆像其杠,囗形像其幅。中旗立於廷中,本義為中央之旗。甲骨文或省去游而作,金文承甲文省體,旗幅呈圓形。戰國文字承金文而變易。「中」引申為順位居中,加「人」旁作「仲」。篆文承之,隸書、楷書承之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