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頯的说文解字解释

頯的说文解字解释

kuí

頁部 部 16画 U+982F

kuí

頁部

16画

U+982F

渠追切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渠追切頁碼292頁,第9

頯權也。从𩑋𢌳聲。

附注段玉裁注:「權者,今之顴字。」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權雖反頁碼730頁,第6行,第3

頯權也。從頁𢌳聲。

鍇注臣鍇按:《莊子》曰:「其顙頯。」頯,塊然也。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渠追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664頁,第2許惟賢730頁,第3

頯權也。

段注權者今之顴字。《戰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其字正作權。《易・夬》九三。壯于頄。王云:面權也。翟云:面顴,頰間骨也。鄭作頯。頯,夾面也。王與許說同。《國策》謂之權衡者,象其平也。按《大玄》視次四頯須姝爲韵。今本頯作䪻。誤。《肉部》曰:肫者,面頯也。《儀禮・釋文》引《說文》肫章允反。漢《高祖》隆準。準與肫音同。故應劭曰:隆,高也。準,頰權準也。入聲,音拙。則字又作䪼。

𩑋𢌳聲。

段注渠追切。按古音仇,在三部。是以蜀才作仇也。三篇竹部𢌳从肉聲。讀如逵。逵同馗。讀如仇。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權也。从頁𢌳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