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的说文解字解释
誥
gào言部 部 14画 U+8AA5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到切頁碼第70頁,第25字續丁孫
誥
告也。从言吿聲。
𧧙
異體𧧞、𠬳
古文誥。
附注王筠釋例:「誥之古文𧧙,《玉篇》無。案:前有詧字,與此𧧙字正同,惟肉又二字,有在上在旁之異耳。《玉篇》誥字後即列詧字。恐《說文》列字次第本如是。既經後人迻易之後,而詧字仍留未刪。乃少改其體以為誥之古文耳。從肉從又,於誥字義既不協,以為詧省聲又不諧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到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67頁,第9字許惟賢第165頁,第13字
告也。
段注見《釋詁》。按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以此誥爲上告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選注》卅五引《獨𣃔》曰:詔猶告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此可證秦巳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
从言。告聲。
段注古到切。古音在三部。
古文誥。
段注按此从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𣄰尊(金)西周早期

包2.133(楚)

上(1).䊷.1(楚)

說文古文

說文‧言部

老子乙前152上(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告也。从言告聲。(𧧙)古文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