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的说文解字解释
告
gào告部 部 7画 U+544A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古奧切頁碼第39頁,第7字續丁孫
𠰛
異體吿、告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吿。
附注段玉裁注:「牛、口為文,未見告義;且字形中無木,則告意未㬎。」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古沃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12頁,第1字許惟賢第93頁,第5字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㠯吿人也。从口。从牛。
段注如許說則告卽楅衡也。於牛之角寓人之口爲會意。然牛與人口非一體。牛口爲文。未見告義。且字形中無木。則告意未㬎。且如所云是未嘗用口。是告可不用口也。何以爲一切告字見義哉。愚謂此許因童牛之告而曲爲之說。非字意。故《木部》楅下不與此爲轉注。此字當入《口部》。从口,牛聲。牛可入聲讀玉也。《廣韵》。吿上曰告。發下曰誥。古沃切。三部。音轉古到切。又汪氏龍曰:此因嚳字。故立《吿部》。愚謂誠然。嚳从斆省。斆亦教也。教之故急急吿之。吿亦聲。然則當立斆部。嚳屬焉。不當有告部。
易曰:僮牛之吿。
段注《大畜》爻辭。僮牛,僮昏之牛也。吿,九家同。王弼作牿。
凡吿之屬皆从吿。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口牛聲。牛,事也,所以告事也。
从口牛者,牛,事也,所以告事也。
白话解释
告,牛用角撞人,古人在牛角上系橫木,用它来告发罪人,横木撞到谁,谁就是罪人。字形采用“口、牛”会义。《易经》上说:“僮牛之告。”所有与告相关的字,都采用“告”作边旁。
字形解说
從甲骨文到楷書。告字字形都是從口、從牛。從口,是禱告的動作;從牛,是獻給神的犧牲,牛於祭牲中最大,所以以牛為代表。表示在祭祀中獻上犧牲,向神禱告,祈求福佑。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174(甲)

田告罍(金)西周早期

琱生簋(金)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包2.15(楚)

郭.緇.4(楚)

說文‧告部

睡虎地簡12.46(隸)秦

縱橫家書16(隸)西漢

武威簡.有司17(隸)西漢

鄭固碑(隸)東漢

熹.儀禮.特牲(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