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的说文解字解释
誕
dàn言部 部 13画 U+8A95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徒旱切頁碼第74頁,第11字續丁孫
誕
詷誕也。从言延聲。
𧥡
籒文誕省𠂛。
附注桂馥義證:「詞誕也者當為詷也。」沈濤古本考:「《一切經音義》卷十九引『誕,大也。』蓋古本如是。《爾雅・釋詁》、《詩》毛傳皆云『誕,大也』,與許解合。今本義不可通。玄應書『大也』下又有『不實也』三字,當是衍《說文》語。」王筠句讀:「延从㢟,廴聲,𠂛不成字。」丁福保詁林:「周雲青案:唐寫本《玉篇》『誕』注引《說文》,籀文誕。蓋古本如是。今二徐本改作省𠂛,誤甚,宜據改。」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大話,故引申為大。
白话解释
诞,言词荒诞。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延”作声旁。這,这是籀文的“诞”,省略了“正”字。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延聲,《說文》籀文作「」,為「誕」字省「
」旁,又把左邊的「言」旁移到右邊。隸書、楷書同篆文。字從「言」為義符,表示是與言語有關(從字形來看,「誔」字本義應該是「大言」,講大話);從「延」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延」字本義為「長行也」,此義與「誕」字的各個義項都沒有關係,因此沒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木甘𤔲土簋(金)西周早期

說文籀文

說文‧言部

漢印徵西漢

衡方碑(隸)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詞誕也。从言延聲。(𧥡)籀文誕省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