襾的说文解字解释
襾
yà襾部 部 6画 U+897E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呼訝切頁碼第251頁,第27字續丁孫
襾
覆也。从冂,上下覆之。凡襾之屬皆从襾。讀若𣇩。
附注王筠句讀:「冂是正冂,自上覆乎下;凵是倒冂,自下覆乎上。上加一者,包物必有巳時,故以一終之。此指事字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呼訝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425頁,第1字許惟賢第624頁,第6字
覆也。从冂上下覆之。
段注下字賸。冂者自上而下也。凵者自下而上也。故曰上覆之。覆者,覂也。从一者,天也。上覆而不外乎天也。
凡襾之屬皆从襾。讀若𣇩。
段注呼訝切。古音在五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其形作,上、下覆蓋的意思。由於不明其專指何物或何事,所以在六書中屬於指事。學者或以襾像冠冕之形,其「
」像冠紐,「
」像覆帽之形(《文字析義》,P.171),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屬象形,可備一說。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襾部

楷書
附检字
覆也。从冂,上下覆之。凡襾之屬皆从襾。讀若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