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的说文解字解释
雅
yǎ隹部 部 12画 U+96C5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五下切、烏加切頁碼第111頁,第11字續丁孫
雅
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从隹牙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荊楚之楚也。」按:此字常借為雅正義,後世遂別構「鴉」字。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鴉字無,當从雅。風雅之雅當作夏,《周禮》「九夏」是。疋即諝,《周禮》「大胥、小胥」恐即大雅、小雅;「大予、小予」亦然。
大雅、小雅或作疋。雅,古在歌部,故與疋近。然大足、小足、大雅、小雅皆不通,或云大夏(夏,漢水也),此說是也。
古無麻部,其音同烏,然為二物。訓爾雅乃疋之借,大雅、小雅即大疋、小疋也。訓正者,正與疋形似,故雅訓正,實則誤也。古稱雅鄭,今稱雅俗。醫書病人音聲,不正亦稱「鄭聲」。凡正曰雅,凡不正曰鄭,亦曰俗。
俗作鴉。風雅之雅或是夏字之借,《周禮》「九夏」是。或用疋字,殆即胥字,《周禮》樂官有大胥、小胥,即諝之借。大胥、小胥者,大雅、小雅也(漢樂官大予,小予亦同),(予、雅同聲,諝、雅同部)。○雅字所訓不明,必須重質。
白话解释
雅,楚鸟。另一名称叫“鸒”。还有一名称叫“卑居”。秦地叫它“雅”。字形采用“隹”作边旁,“牙”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隹」、「牙」二字構成。從隹,示其為鳥類之義。從牙,聲符,注明音讀。篆文承自戰國文字,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隹部

睡虎地簡32.12(隸)秦

相馬經31下(隸)西漢

鄭固碑(隸)東漢

譙敏碑(隸)東漢

石門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从隹牙聲。臣鉉等曰:今俗别作鴉,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