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说文解字解释
臣
chén臣部 部 6画 U+81E3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植鄰切頁碼第93頁,第5字續丁孫
臣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附注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金文)均象一豎目之形。人首俯則目豎,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
蔣注武則天新造字:𢘑。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鐘鼎文作□,篆作臣,臣伏君坐。《[尚書]》「臣妾逋逃」,臣,奴隸也,猶今滿人對君稱奴才也。
白话解释
臣,被牵拉。表示侍奉君王。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所有与臣相关的字,都采用“臣”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舉目仰視的樣子。金文二例,承自甲文之形,只是多了瞳孔,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二例,首例眼眶貫穿眼珠,次例則取像甲文之形,只是方向相反,而古文字原本可正、反書寫,音、義不變。篆文
繼自戰國文字第二例,完全相同。隸書作
,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和篆文之形,作
則繼於戰國文字第一例。楷書之形,沿於隸書第一例以定體。以上諸形,都自象形之「目」變化而來。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2851(甲)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包2.7(楚)

曾155(楚)

郭.老丙.3(楚)

郭.緇.4(楚)

說文‧臣部

泰山刻石(篆)秦

老子甲後395(隸)西漢

春秋事語17(隸)西漢

定縣竹簡82(隸)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熹.易.蹇(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