䢅的说文解字解释
䢅
chén䢅部 部 13画 U+4885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食鄰切頁碼第81頁,第14字續丁孫
䢅
早昧爽也。从𦥑从辰。辰,時也。辰亦聲。𠃨夕爲𡖊,𦥑辰爲䢅,皆同意。凡䢅之屬皆从䢅。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䢅為會意字,如許說:臼辰二字義不相會,辰時不能以手臼也……農民兩手持蜃往田,為時甚早,故以兩手持辰表昧𠁊之義。」
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石淪反頁碼第228頁,第3行,第1字述
早昧爽也。從𦥑、辰。辰,時也,亦聲。𠃨夕爲𡖊,𦥑辰爲晨,皆同意。凡䢅之屬,皆從䢅。
鍇注臣鍇曰:「凡自夜半子以後爲晝昧爽、爲寅,於歲爲正月,夏正之始也。二陽初生,和氣之始,美莫甚焉,君子以行事。《春秋左傳》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人君未明求衣。』孟子曰:『鷄鳴而起,孜孜爲善者,舜之徒歟。』𦥑者,自𦥑持也。」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作晨,如申古作𦥔也。晨,大曟(房、心、尾也)[一]。早晨當作䢅。[一]《玉篇•晶部》:「曟,宿也。亦作辰。」《說文•晶部》:「曟,房星,為民田時者。晨,曟或省。」故此處當為「房、心、尾之房」省,單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房宿。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4.10.3(甲)

明302(甲)

師䢅鼎(金)西周中期

多友鼎(金)西周晚期

鄀公平侯鼎(金)春秋早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帛甲7.26(楚)

說文‧䢅部

楷書
附检字
早昧爽也。从𦥑从辰。辰,時也。辰亦聲。𠃨夕爲𡖊,𦥑辰爲䢅,皆同意。凡䢅之屬皆从䢅。

